close
袁、吳兩人3年多前就開始努力研發模組化汙水處理系統,希望透過汙水處理系統改善環境,但國人多半缺乏環境知識,也不重視水資源保護,導致汙水處理設備一直無法推廣。

吳孟儒說,他想到每年螢火蟲季,民眾瘋賞螢,卻忘了螢火蟲原是早期夜晚常客,曾幾何時因河川汙染,破壞其生存環境,讓本該隨處可見的嬌客消失殆盡。

中國時報【許素惠╱雲林報導】

兩人雖然討論出汙水處理要融入大眾生活才能有效推廣,卻不得其法。吳孟儒為了找方法,每天騎著腳踏車穿過大街小巷觀察找靈感,數月過去,仍一無獲,她看到民眾還是任意排放汙水,若進一步與之討論污水處理的重要性,常遭來白眼。

心灰意冷之際,吳孟儒獨自漫步校園抒發鬱悶,當晚明月相伴,突見遠方草叢有神秘亮光不停閃爍,他好奇趨前一探究竟,「哇!竟然是螢火蟲幼蟲」,喜出望外之餘,那閃爍微光如明燈,觸發他貼入生活的想法。

你是否忘記皎潔月光下,如星光般小亮點在夜空翩翩飛舞?美麗光點就是「火金姑」,環境過度開發與破壞,讓可愛美麗倩影日漸消失。雲林科技大學老師吳孟儒、袁又罡研發出汙水養殖螢火蟲系統,藉賞螢籲重視水資源保護。

水質惡化是螢火蟲大量減少主因,吳、袁教民眾處理汙水,並以處理後的水養殖螢火蟲,用民眾最不喜歡做的事情結合最愛的事物,研發出汙水養殖螢火蟲系統,以螢火蟲愛乾淨水的特性當作汙水的監測指標,讓汙水處理不再只是乏味的環境保護,更具生態教育意義。2FA4B3D1DE82CBC2
arrow
arrow

    bsz91lu30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